面瘫(面神经炎)针灸诊疗方案
一、 疾病概念与分类诊断
1. 概念
面瘫(面神经炎)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。
- 主要症状: 口眼歪斜、无法闭眼、额纹消失、鼓腮漏气。
- 西医病理: 病毒感染(如HSV-1)或免疫反应 $\rightarrow$ 面神经管内神经水肿、受压 $\rightarrow$ 缺血缺氧 $\rightarrow$ 神经传导阻滞。
- 中医病机: 正气不足(内因),风邪入中面部经络(外因),导致气血痹阻,经筋失养。
2. 核心鉴别(首要步骤)
| 特征 | 周围性面瘫 (本方案重点) | 中枢性面瘫 (需急诊) |
|---|---|---|
| 病变部位 | 面神经核或核以下(茎乳孔内) | 面神经核以上(大脑皮层/内囊) |
| 额纹 | 消失(患侧不能皱眉) | 存在(双侧均可皱眉) |
| 眼睑 | 闭合不全(Bell征阳性) | 闭合正常 |
| 口角 | 歪斜 | 歪斜 |
| 伴随症状 | 听觉过敏、味觉减退、耳后痛 | 偏瘫、失语、神志改变 |
| 常见病因 | 受凉、病毒感染(贝尔氏/亨特氏) | 脑出血、脑梗死、脑肿瘤 |
3. 临床分型
- 贝尔氏麻痹 (Bell's Palsy): 约占70-80%。常有受凉史,预后较好。
- 亨特氏综合征 (Ramsay Hunt): 约占10%。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。
- 特征: 面瘫 + 耳廓/外耳道疱疹 + 剧烈耳痛 + 听力下降/眩晕。
- 注意: 预后较差,易留后遗症,需西医强效抗病毒及激素治疗。
二、 临床表现与检查
1. 典型体征
- 眼部: 不能闭眼,眼裂变大(修正原笔记:原笔记“眼裂变小”有误,瘫痪侧眼轮匝肌无力,会导致眼睑闭合不全,睑裂扩大),流泪(下睑外翻导泪管无法虹吸),Bell氏征阳性(闭眼时眼球上窜露出眼白)。
- 额部: 额纹消失或变浅,不能皱眉。
- 口鼻: 鼻唇沟变浅/消失,人中沟歪向健侧,口角歪向健侧。鼓腮漏气,吹口哨困难,进食塞饭,喝水漏水。
2. 伴随症状(定位诊断用)
- 早期先兆: 发病前1-3天,耳后翳风穴处(乳突区)持续性疼痛。
- 味觉异常: 舌前2/3味觉减退或丧失(鼓索神经受累)。
- 听觉过敏: 听到声音异常刺耳(镫骨肌神经受累)。
三、 分期治疗策略(关键!)
治疗总则: 急性期重在“消肿”,恢复期重在“通络”。切忌一发病就强刺激。
第一阶段:急性期(发病1-7天)
- 病理状态: 面神经水肿正在加重,炎症反应剧烈。
- 西医治疗(黄金窗口期):
- 糖皮质激素: 泼尼松(早晨顿服),减轻神经水肿,防变性。
- 抗病毒: 阿昔洛韦/伐昔洛韦(特别是亨特氏面瘫)。
- 营养神经: 甲钴胺(B12)、维生素B1。
- 针灸策略: 轻刺激、少取穴、远端为主。
- 禁忌: 严禁电针(会加重水肿),严禁深刺透穴。
- 取穴: 以远端穴(合谷、太冲、外关)为主;面部局部穴位宜浅刺,行平补平泻或轻补法。
第二阶段:静止期与恢复期(发病8天以后)
- 病理状态: 水肿消退,神经髓鞘开始修复。
- 针灸策略: 活血通络,积极刺激。
- 操作: 开始使用电针(疏密波或断续波),开始使用透穴手法,配合闪罐、梅花针。
四、 针灸处方与操作细节
1. 基础处方
- 主穴(祛风通络):
- 合谷(面口合谷收,取健侧或双侧,大肠经原穴,补气)。
- 太冲(肝经原穴,平肝熄风,防痉挛)。
- 翳风(手足少阳交会,治面瘫特效,尤其是耳后痛者)。
- 风池(祛风散寒)。
2. 局部随症配穴(常用透刺法 - 恢复期用)
- 额纹消失: 阳白透鱼腰、攒竹透鱼腰、丝竹空。
- 眼睑闭合不全: 攒竹透睛明、申脉(主阳跷,司目开合)。
- 面颊瘫痪: 颧髎透及下关、太阳穴直刺。
- 口角歪斜: 地仓透颊车(经典对刺)、颊车透地仓。
- 人中歪斜: 水沟(人中)。
- 鼻唇沟平坦: 迎香透睛明(或迎香透四白)。
- 颏唇沟歪斜: 承浆(针尖向患侧)。
3. 特色疗法
- 电针:
- 时机: 发病1周后,水肿消退方可使用。
- 波形: 早期用连续波,中后期用断续波(兴奋肌肉)或疏密波(促进代谢)。
- 强度: 以患者面部肌肉微颤为度,不可引起疼痛或抽搐。
- 董氏奇穴:
- 灵骨、大白(深刺,大补阳气,适合气虚者)。
- 侧三里、侧下三里(面部疾病特效穴,疏通少阳、阳明经气)。
- 灸法:
- 穴位: 翳风、风池、足三里、悬钟。
- 操作: 悬灸20分钟,至皮肤潮红。适合风寒证及体虚者。
五、 预后与护理
1. 预后判断
- 痊愈率: 约90%-95%可临床治愈。
- 恢复时间轴:
- 10-15天: 30%患者开始恢复(起效快)。
- 20-45天: 多数患者完全恢复。
- 超过3个月: 未恢复者可能留有后遗症。
- 后遗症风险: 亨特氏面瘫、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、发病初期完全性面瘫者风险较高。
2. 常见后遗症
- 面肌痉挛: 不自主抽搐。
- 面肌联动: 闭眼时嘴角抽动,或吃东西时流泪(鳄鱼泪)。
- 肌萎缩: 患侧面部塌陷。
3. 患者护理与宣教
- 眼部保护(最重要): 因眼睑闭合不全,角膜长期暴露极易溃疡。
- 白天戴护目镜/墨镜防尘防风。
- 夜间必须用红霉素眼膏+纱布/眼罩封盖患眼。
- 避风寒: 戴口罩,避免冷风直吹(空调、窗户),注意保暖。
- 生活作息: 少熬夜,忌辛辣,增强免疫力(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)。
- 康复训练(恢复期开始):
- 对着镜子做:抬眉、闭眼、耸鼻、示齿、努嘴、鼓腮。
- 注意: 动作要缓慢、到位,防止过度疲劳诱发痉挛。
—— 张子沐 · 人体网络系统疼痛治疗工程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