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瘫(面神经炎)针灸诊疗方案

面瘫(面神经炎)针灸诊疗方案

一、 疾病概念与分类诊断

1. 概念

面瘫(面神经炎)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。

  • 主要症状: 口眼歪斜、无法闭眼、额纹消失、鼓腮漏气。
  • 西医病理: 病毒感染(如HSV-1)或免疫反应 $\rightarrow$ 面神经管内神经水肿、受压 $\rightarrow$ 缺血缺氧 $\rightarrow$ 神经传导阻滞。
  • 中医病机: 正气不足(内因),风邪入中面部经络(外因),导致气血痹阻,经筋失养。

2. 核心鉴别(首要步骤)

特征周围性面瘫 (本方案重点)中枢性面瘫 (需急诊)
病变部位面神经核或核以下(茎乳孔内)面神经核以上(大脑皮层/内囊)
额纹消失(患侧不能皱眉)存在(双侧均可皱眉)
眼睑闭合不全(Bell征阳性)闭合正常
口角歪斜歪斜
伴随症状听觉过敏、味觉减退、耳后痛偏瘫、失语、神志改变
常见病因受凉、病毒感染(贝尔氏/亨特氏)脑出血、脑梗死、脑肿瘤

3. 临床分型

  1. 贝尔氏麻痹 (Bell's Palsy): 约占70-80%。常有受凉史,预后较好。
  2. 亨特氏综合征 (Ramsay Hunt): 约占10%。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。
    • 特征: 面瘫 + 耳廓/外耳道疱疹 + 剧烈耳痛 + 听力下降/眩晕。
    • 注意: 预后较差,易留后遗症,需西医强效抗病毒及激素治疗。

二、 临床表现与检查

1. 典型体征

  • 眼部: 不能闭眼,眼裂变大修正原笔记:原笔记“眼裂变小”有误,瘫痪侧眼轮匝肌无力,会导致眼睑闭合不全,睑裂扩大),流泪(下睑外翻导泪管无法虹吸),Bell氏征阳性(闭眼时眼球上窜露出眼白)。
  • 额部: 额纹消失或变浅,不能皱眉。
  • 口鼻: 鼻唇沟变浅/消失,人中沟歪向健侧,口角歪向健侧。鼓腮漏气,吹口哨困难,进食塞饭,喝水漏水。

2. 伴随症状(定位诊断用)

  • 早期先兆: 发病前1-3天,耳后翳风穴处(乳突区)持续性疼痛。
  • 味觉异常: 舌前2/3味觉减退或丧失(鼓索神经受累)。
  • 听觉过敏: 听到声音异常刺耳(镫骨肌神经受累)。

三、 分期治疗策略(关键!)

治疗总则: 急性期重在“消肿”,恢复期重在“通络”。切忌一发病就强刺激。

第一阶段:急性期(发病1-7天)

  • 病理状态: 面神经水肿正在加重,炎症反应剧烈。
  • 西医治疗(黄金窗口期):
    • 糖皮质激素: 泼尼松(早晨顿服),减轻神经水肿,防变性。
    • 抗病毒: 阿昔洛韦/伐昔洛韦(特别是亨特氏面瘫)。
    • 营养神经: 甲钴胺(B12)、维生素B1。
  • 针灸策略: 轻刺激、少取穴、远端为主。
    • 禁忌: 严禁电针(会加重水肿),严禁深刺透穴。
    • 取穴: 以远端穴(合谷、太冲、外关)为主;面部局部穴位宜浅刺,行平补平泻或轻补法。

第二阶段:静止期与恢复期(发病8天以后)

  • 病理状态: 水肿消退,神经髓鞘开始修复。
  • 针灸策略: 活血通络,积极刺激。
    • 操作: 开始使用电针(疏密波或断续波),开始使用透穴手法,配合闪罐、梅花针。

四、 针灸处方与操作细节

1. 基础处方

  • 主穴(祛风通络):
    • 合谷(面口合谷收,取健侧或双侧,大肠经原穴,补气)。
    • 太冲(肝经原穴,平肝熄风,防痉挛)。
    • 翳风(手足少阳交会,治面瘫特效,尤其是耳后痛者)。
    • 风池(祛风散寒)。

2. 局部随症配穴(常用透刺法 - 恢复期用)

  • 额纹消失: 阳白透鱼腰、攒竹透鱼腰、丝竹空。
  • 眼睑闭合不全: 攒竹透睛明、申脉(主阳跷,司目开合)。
  • 面颊瘫痪: 颧髎透及下关、太阳穴直刺。
  • 口角歪斜: 地仓透颊车(经典对刺)、颊车透地仓。
  • 人中歪斜: 水沟(人中)。
  • 鼻唇沟平坦: 迎香透睛明(或迎香透四白)。
  • 颏唇沟歪斜: 承浆(针尖向患侧)。

3. 特色疗法

  • 电针:
    • 时机: 发病1周后,水肿消退方可使用。
    • 波形: 早期用连续波,中后期用断续波(兴奋肌肉)或疏密波(促进代谢)。
    • 强度: 以患者面部肌肉微颤为度,不可引起疼痛或抽搐。
  • 董氏奇穴:
    • 灵骨、大白(深刺,大补阳气,适合气虚者)。
    • 侧三里、侧下三里(面部疾病特效穴,疏通少阳、阳明经气)。
  • 灸法:
    • 穴位: 翳风、风池、足三里、悬钟。
    • 操作: 悬灸20分钟,至皮肤潮红。适合风寒证及体虚者。

五、 预后与护理

1. 预后判断

  • 痊愈率: 约90%-95%可临床治愈。
  • 恢复时间轴:
    • 10-15天: 30%患者开始恢复(起效快)。
    • 20-45天: 多数患者完全恢复。
    • 超过3个月: 未恢复者可能留有后遗症。
  • 后遗症风险: 亨特氏面瘫、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、发病初期完全性面瘫者风险较高。

2. 常见后遗症

  1. 面肌痉挛: 不自主抽搐。
  2. 面肌联动: 闭眼时嘴角抽动,或吃东西时流泪(鳄鱼泪)。
  3. 肌萎缩: 患侧面部塌陷。

3. 患者护理与宣教

  • 眼部保护(最重要): 因眼睑闭合不全,角膜长期暴露极易溃疡。
    • 白天戴护目镜/墨镜防尘防风。
    • 夜间必须用红霉素眼膏+纱布/眼罩封盖患眼。
  • 避风寒: 戴口罩,避免冷风直吹(空调、窗户),注意保暖。
  • 生活作息: 少熬夜,忌辛辣,增强免疫力(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)。
  • 康复训练(恢复期开始):
    • 对着镜子做:抬眉、闭眼、耸鼻、示齿、努嘴、鼓腮。
    • 注意: 动作要缓慢、到位,防止过度疲劳诱发痉挛。

—— 张子沐 · 人体网络系统疼痛治疗工程师

Read more

人体系统维护手册:五输穴的底层逻辑

人体系统维护手册:五输穴的底层逻辑

我们常说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效果有限,是因为人体不是一堆零件的堆砌,而是一套高度联动的运行系统。古人早在《黄帝内经》《难经》中就发现:手足肘膝以下,藏着五类关键的“调控接口”——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穴。它们不是神秘符号,而是经过数千年验证的高效干预点。 今天,我不讲“气血玄虚”,直接用系统维护逻辑+经典依据+临床实操,把这套“人体调试代码”翻译成你能用、能验证的“人话”。 1. 核心突发故障 → 用井穴(急救重启) 经典依据:《灵枢》:“病在脏者,取之井。”   适用场景:高热不退、神志昏迷、突发剧烈疼痛(如心绞痛前兆)、中风闭证——身体突然“宕机”,反应迟钝甚至失去意识。 为什么有效?井穴在指/

By 子沐
颞下颌关节炎(TMD)针灸诊疗全方案

颞下颌关节炎(TMD)针灸诊疗全方案

一、 疾病概念与分类诊断 1. 概念 颞下颌关节炎(更准确的医学术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,TMD)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。 * 主要症状: 关节区疼痛、运动时弹响(咔咔声/碎裂音)、张口受限(嘴张不开或张口歪斜)。 * 西医病理: 咀嚼肌群痉挛、关节盘移位、骨质退行性变(关节炎)。多与精神紧张(磨牙)、咬合不良、单侧咀嚼习惯有关。 * 中医病机: 属“颊车痛”、“口噤”范畴。多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(面部受风),或肝肾亏虚(筋骨失养),或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滞(气滞血瘀,筋脉拘急)。 2. 核心鉴别 特征颞下颌关节紊乱 (本方案重点)三叉神经痛牙痛(牙髓炎)疼痛性质酸痛、胀痛,运动时加重电击样、刀割样,短暂剧痛跳痛,冷热刺激加重扳机点按压关节或咬肌有压痛鼻翼、唇角有“触发点”

By 子沐
鼻炎(伴鼻息肉)针灸诊疗方案

鼻炎(伴鼻息肉)针灸诊疗方案

一、 疾病概念与分类诊断 1. 概念 鼻炎是鼻腔粘膜的炎症。当炎症长期持续,导致鼻粘膜高度水肿,形成赘生物,即为鼻息肉。 * 主要症状: 持续性鼻塞、流涕(清涕或脓涕)、嗅觉减退或丧失、头昏脑胀。 * 西医病理: 变态反应(过敏)或慢性炎症 \ 粘膜极度水肿 \ 形成半透明、葡萄状的新生物(息肉)\ 阻塞鼻道。 * 中医病机: 本虚标实。本为肺、脾、肾三脏虚损;标为风寒/风热、痰湿、瘀血互结,凝滞于鼻窍,形成“鼻痔”(息肉)。 2. 核心鉴别 特征慢性鼻炎/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(本方案重点)鼻腔恶性肿瘤 (警惕)鼻塞特点间歇性或交替性持续性、进行性加重进行性加重分泌物清涕(过敏)或粘脓涕粘涕,有时倒流血性分泌物(涕中带血)

By 子沐
筋膜革命:身体"断网"了,光修零件没用,得"重启系统"

筋膜革命:身体"断网"了,光修零件没用,得"重启系统"

经常有患者抱着一堆片子来找我,一脸愁容:"张工(熟人都这么叫我),片子拍出来骨头没事,肉也没坏,但我为什么就是浑身疼、睡不着、没力气?" 我的回答通常很直接: "因为你的'硬件'(骨头和肉)可能是好的,但你身体里的'网'(筋膜)断了。" 传统看来,哪里疼就治哪里,就像电脑键盘坏了换键盘。但在我这个工程师眼里,很多时候键盘没坏,是连接键盘的线路坏了,或者是电脑系统卡死了。 今天,我不掉书袋,咱们用大白话聊聊这层被严重低估的"人体大网"——筋膜,以及我是怎么用一根针,帮你"重启系统"的。 一、它不是"包装纸&

By 子沐